首页

免费的叮叮女王

时间:2025-05-29 04:34:26 作者:方文山:年轻人穿汉服已成风气 彰显文化认同 浏览量:41541

  中新网苏州10月23日电(冯玲玲)中国土木工程学会2024年学术年会22日至23日在苏州举行。会上对第二十届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89项获奖工程进行表彰,首发了《中国大百科全书(第三版)·土木工程》。

  据介绍,《中国大百科全书》是中国科学文化领域一部重要的基础性、标志性、创新性著作。土木工程学科作为《中国大百科全书》(第三版)的重要组成部分,该书的编纂对构建中华民族优秀文明、提升国家科技文化实力、普及学科知识具有重要意义。

  在第二十届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颁奖大会上,北京至张家口高速铁路工程、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岛隧工程、北京市CBD核心区中信大厦等89项代表性工程获奖。

  建筑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性产业,住房建筑关系民生福祉。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王晖在会上表示,要强化工程建设科技创新,下力气建设绿色、低碳、智能、安全的“好房子”。打造住房领域新赛道,突破和推广一批建设好房子的关键技术,让群众能够住得健康舒适、用得安全方便。

  王晖强调,要加快发展建筑领域新质生产力,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,开展学科融合研究,促进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向发展建筑业新质生产力集聚,提升全要素生产率。充分发挥人才作用,引导建筑企业与高校、科研机构密切合作,继续搭建国际科技创新合作与人才交流平台,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。

 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理事长易军表示,大会以致力于让人民群众能够居住到绿色、低碳、智能、安全的好房子为基本出发点,积极推动大土木领域高质量发展,为全社会提供高品质建筑产品,以中国建造持续提升中国形象。

  近年来,国家推动智能建造发展的步伐逐步加快。在智能建造的背景下,信息化、数字化、智能化的快速发展不仅为传统建筑业带来了新的增长点,也使其迎来重重挑战。

  中国工程院院士、《中国大百科全书》土木工程学科主编钱七虎指出,当下传统建造产业的转型升级势在必行。要加快数字技术赋能智能建造,即加快大数据、云计算、5G、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与土木工程建造全过程、全要素的深度融合,实现土木工程建造和健康管理的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改造。

  此次大会围绕“土木工程融合创新发展”的主题,以特邀报告、主旨论坛、专题研讨等方式,分享最新研究成果、探讨技术创新、展望未来趋势。会上还举行了《中国土木工程建设发展报告》发布仪式、《智能建造产业融合发展战略合作意向协议》签约仪式、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科普教育基地授牌仪式,印发了《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科普发展五年规划(2024-2028年)》。(完) 【编辑:张子怡】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联播+|湖南之行 总书记提出两道“融合命题”

挪威海产局中国区总监西格蒙德·比约戈(中文名:毕思明)向记者表示,参与进博会是挪威海产品行业的重要活动。挪威参加国家展,将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本国海产品在中国消费者心中的品牌形象,扩大在中国市场的影响力。

葛曼棋:我们的梦想在杭州实现了 希望巴黎奥运会再有所突破

多伦多3月21日电 (记者 余瑞冬)加拿大政府3月21日宣布,除了一如既往设定吸纳新移民的目标数量外,还将从今年秋季开始首次为临时居民数量设定目标;同时,加拿大正收紧对外籍工人的引入。

法兰西外籍院士谈中外文化交流:需要更多“摆渡人”

特区政府和金融监管机构会推动可持续核证以促进具公信力的汇报、加强培训人才以支援业界和企业,以及促进科技方案的应用以提高效率、减低成本和利便披露的兼容性和互通性。

辽宁舰航母编队位台岛以东参加“联合利剑-2024B”演习

基本培训的对象,就是各级党政领导干部、公务员、国有企业领导人员、事业单位领导人员、年轻干部、理论宣传骨干、高层次人才、基层干部、党员等。要坚持抓住“关键少数”、实现全面覆盖的原则,找准组织需求、岗位需求、干部需求的结合点,统筹推进领导干部和党员基本培训体系化。

“老虎”陈晏被拿下!上月还公开露面

在做好汛期防御的同时,广东省自然资源厅推进54处大型及以上地质灾害隐患点工程治理、29个重点镇1:1万地质灾害风险调查、7个县(区)地质灾害“隐患点+风险区”双控试点、9个县(区)地质灾害早期识别部省合作试点等项目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